4月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在本届高博会与央视网教育频道联合推出的全新品牌活动“营火新话局”上,华晟经世执行副总裁梁舒出席并与一众行业大咖围绕当下备受社会关注、与校企合作紧密相关的教育行业热议话题,分享观点、碰撞思想,共话新时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共绘教育创新发展蓝图。
会上,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热词,梁舒分享了《聚焦新质生产力,教育技术企业能做什么》的主题演讲,从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的双向驱动逻辑、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挑战、教育数字技术企业助力高校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举措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为助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新质生产力持续创新贡献“华晟智慧”、“华晟方案”。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科技为主导,特别是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形势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列为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针对产业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针对教育提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新质生产力作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新质生产力以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驱动高校优化学科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机制、重塑教学育人模式等以匹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而作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主阵地,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是持续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梁舒表示,围绕新时期产业发展和高校发展需求,华晟经世将发挥教育数字技术企业的赋能作用,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产教融合生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技术中心建设,以“四个面向”助力高校实现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服务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
面向高校提高复合型人才质量
基于新质生产力对复合型人才的新要求,锚定高等教育发展重点任务,华晟经世可为高校打造专业建设“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循环机制,提供“真环境、真岗位、真项目的“3R”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进来”行业前沿技术资源、岗位技能及人才标准等,以华晟经世研发的产业实践教学产品为载体,复刻真实企业工作环境,以真实项目牵引实践教学,让高校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同步,助力高校培养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输出“走出去”高质量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发展。
面向高校提升产业服务能力
为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完成高校服务区域产业的重点任务,华晟经世联合产业上中下游企业、高校共同建立“产业-高校-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技术服务生态链,共建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创新中心,以提供的对接区域产业的培训、技术及研发服务,赋能高校师生提升应用科研能力,助力高校以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服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面向高校教育数字化建设
数字化时代下,高等教育亟需以数字技术重塑教育形态。华晟经世凭借20年产教融合精准海量数据,基于符合高校自身业务的元宇宙和AIGC 技术底座,研发出服务高校教育的AI数字教育平台和AI工具矩阵,为高校提供AI数字教育全场景应用,并聚焦“人、课、场”三大教育核心要素,为高校打造数字人、数字课堂、数字校园等数字教育资产生产平台,通过有效数字资产建设提升高校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学校全业务自循环,助力推动高校数字化转型。
面向高校教育国际化
发展服务产业出海,聚焦国际人才生态建设,华晟经世于2019年开启教育国际化的创新实践,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人文交流经世项目”为载体,以“校-校-企”创新模式,链接起海外高校和国内高校,共建国际产业学院,通过“经世国际学院”、“经世学堂”双主体办学赋能高校开展国内、国外双循环人才培养,并搭建起中国专业输出和学历输出的平台,提供应对大型贵重实操设备、真实生产实训场景、驻外中文师资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海外办学问题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协助高校完成国际化指标建设工作成果,促进高校实现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梁舒表示,华晟经世将继续勇担教育数字技术企业的重任,紧跟时代步伐和产业升级,以教育数字技术为驱动,研发更多对接产业与高校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产品及解决方案,精进更优质的产教融合服务,打造更多教育数字化和教育国际化示范项目,为高校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朗心心理研究院资深专家锁朋、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副部长周勇义、中国教育新闻网执行总编段风华、央视网文体教育事业群总监邓黎东光等多位行业大咖嘉宾就AIGC与未来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大型仪器设备采购、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品牌营销突围新路径等热点议题进行主题演讲,共同探讨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其所面临痛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凝聚起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智慧力量。